从北京回来一转眼已好几天,整理工作还拖了一条长长长长的尾巴。本来准备写写安东尼.布朗先生,结果这两天网络上铺天盖地的都是安东尼.布朗,掘地三尺地挖,淋漓尽致地八,从现场报道到八卦闲聊,从作品解读到专家访谈,应有尽有,似乎我所要做的就是统统搜刮来,然后毫不害臊地据为己有,再泡好一杯清茗,就着袅袅清香在字里行间与这个帅气又率直的老头重逢。
那么,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主导的那堂《威利的奇遇》绘本课,今晚得抓紧写,为了不让回忆变成黄花菜。
这一堂课,是高年级的绘本赏析课。
窦总对于课堂的驾驭能力,确实让人叹为观止,但让人更没想到的,是她对绘本的驾驭能力如此之强大。课前功课肯定没少下功夫,校长不是都很忙的吗?何况窦总,杂务缠身一样不妨碍静心写书,还静心钻研教案的设计,确实让人心生敬佩。我很八卦地私自揣摩了下,得出几点:1、她深爱绘本 2、她热爱课堂 3、她三头六臂……总之,无论哪一种原因,都足以让我辈把后颈脖子仰酸。
《威利的奇遇》——我第一次读到的时候,大爱。自己反复看,推荐给逗逗看,推荐给身边的朋友看,当报名时看到本次阅读大会的活动清单中竟然有《威利的奇遇》,也是小雀跃了一下下的。
《威利的奇遇》——不是一本轻松操作的书,涵盖信息量太大,短短45分钟内如何完整呈现这本书,我很好奇。
窦总的开篇,是从“奇遇”的剖析开始的。孩子们关于“奇遇”的各种理解,构成了这本书的敲门砖,从奇遇出发,窦总在事先配好的背景音乐中开始讲述故事,第一场景结束后的讨论是重头戏,窦总抛出的问题是:“如果你被水手发现,你会怎么办?”
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:“在水桶底下找到开关,顺利溜走”、“努力保护自己不被发现”……等,窦总话锋一抓,再回到“奇遇”这个词,孩子们围绕”奇遇“给出更加清晰的定义:冒险、意想不到的旅行、有悬疑。
通过这场讨论,窦总启发孩子们围绕“情节、人物、细节、线索”阅读这本书。
主线被梳理清楚之后,继续往下读。是渐进的节奏:详解第1本——讨论前3本——快速抢答后7本。孩子们在主线思维的引导下,很轻松掌握了这本书的结构。
孩子们对画面的敏锐观察力让人叹为观止,2个画面主要元素迅速被找出:无处不在的书和笔。(贯穿这本书始末的第二条重要线索)
结合孩子们对画面的观察,窦总用经典童话《匹诺曹》的传统故事画面和《威利的奇遇》中的画面进行比较,讨论,引导孩子们观察《威利的奇遇》在图文结合时的尊重和创新。并带出《爱丽丝漫游奇境》中的经典台词:“我是青春,我是快乐,我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。”
课堂的氛围越来越热烈,窦总抛出“妙不可言”这个词,让孩子们用一句话对《威利的奇遇》做个概述:
(设问)这本书的妙不可言之处在于:
孩子们的回答:
1、通过一段情节,引出一个故事。
2、有名的好书,丰富多彩的内涵。
3、用童话的形式抛出悬念。
4、用没有结尾的方式带出更多的书。
5、书中有书。
这堂课,从“奇遇”展开,到“妙不可言”收尾,以点带面,有张有驰,既尊重原著又生动有趣,特别是窦总的课堂风格,那满口的东北口音又叫人亲切又让人放松,和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更是不着痕迹地精彩,更难能可贵的是场上场下一样其乐融融,叫人佩服得紧。
本来这样,已经够够的了!窦总执意要将整堂课推向无可复制的最高潮。
高潮有三:
一、她在这堂课的尾声送给了孩子们一个大大的惊喜:“这本书的作者就在现场,你可以向他提问!”哎!帝都的孩子们啊,天子脚下的丰富资源啊!
这样的一个环节,也就顺便把安东尼.布朗先生推到了台前,正好为他即将开始的讲座展开了预热。可谓一箭双雕。
二、她让一年级的小豆丁走进五年级的大课堂,让五年级的哥哥姐姐们通过《威利的疑问》为一年级的娃们介绍经典好书。
三、启动了《丁香娃娃奇遇记》的发布仪式。丁香娃娃是清华附小的吉祥物,《丁香娃娃奇遇记》的创作灵感来源于《威利的奇遇》,内容是100位清华附小的孩子所推荐的100本书。
最后,俺做个总结陈词:
窦总的整堂绘本阅读赏析课,是自然的,不着痕迹的,让人回味的。至于后面所设计的一轮又一轮的高潮,是具备高赏析性的,但完全木有复制性。
至于,窦总和安东尼之间的缘分有多深,上图可以作个佐证。
十年前,窦总第一次开讲绘本,就是安东尼.布朗先生的《我爸爸》。

